一个推介好电影的影评站点
豆瓣/微博 @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开学之际,这部纪录片直击了12年时光流变下的教育议题

最近,不断引发话题热潮的国产剧《小欢喜》,让人意识到一个不经意间到来的事实——这代“零零后”们长大了。从上幼儿园、读小学直至高中毕业、走向大学,他们完成了自我人生阶段的一段段蜕变。

将在开学之际公映的纪录片《零零后》,同样将镜头对准了“零零后”这一群体。

它不仅以12年的跟踪拍摄,纪录了两个主人公私人化的成长历程,也反观了时代在他们身上所留下的痕迹,而影片核心的议题则是新时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流变。

2017年暑期时,一部名为《零零后》的五集的纪录片系列剧集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同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们,因为不同的家庭环境与日后所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在时间的催化剂下,创造了迥然不同的人生轨迹。10余年转瞬即逝,让普通人的生活渐渐演化出无形的力量。

它的导演张同道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从2006年开始,他便带领团队拍摄同一所幼儿园(芭学园)里十多位零零后的孩子。一开始,张同道是想通过拍摄纪录片,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他发现孩子在三岁以后就开始有思想,对事物的感知与大人差距很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

在孩子们上小学之后,摄制组继续跟踪,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该团队相继制作了纪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小人国》、《成长的秘密》、《零零后》等,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今年的院线版《零零后》,选择了池亦洋与柔柔这两个未在剧集版中深入刻画的新人物。相较而言,他们的性格更为鲜明、人生经历更为戏剧性。

12年跟拍的概念,并非是我们第一次在电影史上有所耳闻。

比如《人生七年》系列,一个以七年为期的长期纪录片,采访来自不同阶层的十多种“生活样本”。这一系列在英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有各自的版本,其中最长寿的英国版,今年都已经推出到了第九部——《63UP》。

又如更为著名的《少年时代》,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同样花了十二年来编织了一份成长故事。它仔细描画了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及其父母在各个方面的变化,让人细致入微地体会到岁月流逝的痕迹。

《零零后》与它们在外表上相似,但实则又有所不同。

首先,是时间要素在编排上的差异。对于这些作品而言,在拍摄、剪辑的过程中,最需要处理的是时间要素给人带来的变化。

《人生七年》系列、《少年时代》在组织编排的方式上,都选择了效果更为自然的“流水账”式,放心地把蒙太奇交由时间去完成,以此来进行侧写式的社会观察。

而《零零后》则采用了交叉时空的剪辑方式。影片的主线是如今已长大成人的池亦洋与柔柔的生活,再跟随着他们的讲述,不断地打捞起往昔的点点滴滴。这样的编排方式凸显的是不同年龄节点间的对比与对话,更适用于影片想抛出的议题——来自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是如何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其次,是各自人物在刻画目的上的差异。

《人生七年》注重于人物在社会阶层上的区分,意在揭示格差社会下贫富差距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走向更具社会学色彩的影像样本。《少年时代》同样没有将重心放在教育问题上,它所要达成的是“站在时间轴中凝望人生瞬间”这一更为复杂的影像本体表达。

而《零零后》则倾向于“教育如何改变个体”等教育议题上的研究。即便是同属中产阶层的孩子们,也会演变出天差地别的不同。从幼儿园到中学,这段每个人都会经受的教育过程,是如何因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体系,塑造出不同的个体。

如导演所言,他所拍摄的这两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没有谁能够代表“零零后”这一代人,“但每个人都蕴含着一代人的DNA。”何谓这一代人的DNA?

过去的人们,还在为基本生存而奋斗,生活所迫,让他们只能选择填鸭式的教学、赚钱的专业(职业),放弃真正感兴趣的爱好。而一出生就包围在网络时代的、中产家庭的“零零后”们,所接受的教育视野,显然已经与以往全然不同。

无论是爱上橄榄球、准备出国留学的池亦洋,还是接受私塾教育、在中学阶段就早早投身留学的柔柔,他们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多元化、国际化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长就会变成是一条坦途,哪怕老生常谈的那些“因材施教”、“多元教育”、“开放包容的家庭教育环境”等问题全都解决,新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目前的中国教育,解决的是门槛,门槛之后的道路仍旧需要自己去探索。

池亦洋从小就对传统的校园学习无法上心。他在幼儿园里是呼风唤雨的孩子王,一到小学成绩跟不上,就渐渐转性,直到中学爱上橄榄球,仿佛一道光照亮了前方,才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再麻木”。

中产家庭为他提供了多元教育的门槛,足以支撑他走上学习成为橄榄球员这一人生规划。但显然,橄榄球教育在中国并不普及、专业,需要出国的他就面临着成绩的难关。

柔柔则相反,父母没有让她去正规的小学读书,而是选择进私塾,采用启发式的自由教育。这让她在早早出国留学后就能多次获得奖学金,成绩优异。但柔柔的问题在于性格上有点内向,不擅长打理人际关系。

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求学历程里,她在短短的时间里先后换了三次住宿家庭,甚至遭遇了个人名声上的诋毁。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就要学着肩负起文化隔阂所带来的隐性矛盾,承受与年龄不相称的心理磨难,令人看得颇为揪心。

在这些最新的教育问题之下,《零零后》并没有给出模板化的解决方案,而是以“呈现个例困境”的方式,来直击12年时光流变所带来的教育议题。最终,他们都走向了崭新的人生,也学会了如何拔除成长之路上的荆棘。

这一点显然是本片的出色之处。《零零后》没有选择更广泛、更具代表性的人物群像去浮光掠影,而是倾注于这两个孩子12的流变中去关注成长,将切入口收缩为教育议题,使人获得小而切实的启发。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部作品值得每个对教育有所困惑的观众,去进行观看与体悟。

/本片将于9.3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旗下的艺术院线上映,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评论
热度 ( 251 )

© 徐若风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