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推介好电影的影评站点
豆瓣/微博 @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国漫四十年,往昔辉煌·童年记忆·现在时




今年夏天《大鱼海棠》、《精灵王座》的上映,将国漫热潮的讨论再次掀起。


《大鱼海棠》的导演认为“中国已经30年没好动画了,我要让下一代有动画能看。”在这部号称“赴十二年之约”的作品背后,国漫发展的曲折道路,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现状,显然更值得我们倾注目光。




从1927年中国第一部独创的动画片《大闹画室》的横空出世,到五六十年代的《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该作品5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开端,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年画、壁画、人物工笔、山水写意,众多古画的创作形式为其所用,在那个时代,动画作品可以被当做艺术作品进行观赏,而当时中国动画极富艺术特征和民族性的创作模式,在亚洲也尚属领先地位。




而国漫四十年长跑的真正开始,则是要一直到“文革”结束后,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木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随后登场,这两部作品象征着国漫“黄金十年”的到来。说《哪吒闹海》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大闹天宫》,似乎没有丝毫违和之处,哪吒形象之经典如孙悟空一般,早以深入人心,仿佛一个时代的记忆。精美的画面之下,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哪吒闹海》展现了一个以小博大的政治寓言,体制与人性的冲突在哪吒的自刎中到达戏剧高潮。


    

八十年代伊始,诞生了四部美学风格各异的动画短片,每部都是经典之作。




获得柏林电影节短片银熊奖的《三个和尚》其实是我个人看过最多次的“老动画”,从小到大,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看到它,“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短短十八分钟,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没有一句台词,被拍的异常活泼有趣,富有想象力。徐景达精炼、稚拙而隽永的美学风格更是深入人心。


《九色鹿》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改编,在美术上也就采用了精美绝伦的壁画风格,在传达中国普度众生与善恶轮回的传统思想,立意高远而深邃。其实个人认为《九色鹿》的故事编排上还可以做得更大规模,加入更多原先壁画中没有的部分进行创新,当然,这样的作品已经算是传世之作。


木偶动画《崂山道士》以木偶作为人物造型,以传统水墨画作为背景,古典之中横生了现代趣味,也是一种技术的结合与突破。不学无术会穿墙的崂山道士,痴迷于《神仙传》,一心想过“驾鹤升天、点石成金”的神仙日子,在当时的眼中看来是可笑的,现在想来却竟有些心寒。而如今,我们被无数诸如《惊天魔盗团》般流水线好莱坞作品刺激眼球的同时,可能会忘记几十年前这位“魔盗先生”的南柯一梦其实早已超前别人不知多久。


取材于历史成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用上了汉画加皮影剪纸的混搭风格,如果是现在的孩子的眼光去看,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人物呆板,没有景深,甚至毛毛地有点吓人。这样的“老动画”总会给人一种拍一部少一部的感觉,不说现在再没这样的作品,哪怕以前也是尝试着独创,结果慢慢就没了继承。




1983年的《天书奇谭》,众所周知,是中国动画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极具奇幻大片的即视感,又不乏奇思妙想的创造力,整部作品在造型美术的设计上更是杰作。故事情节的编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再到对于动画技术的运用,都是神作一般超越时代,即便在当时优秀的国漫环境中依然出类拔萃,也远远超过同时期迪士尼的作品水准。与之前追求装饰风格的大规模神话巨制《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相比,其在美术风格上显得更为细腻而精进,大胆混搭多种风格,吴门画派、民画、京剧脸谱、工笔白描等,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时间切到《黑猫警长》(1984)、《葫芦娃》(1986,九十年代初有《葫芦娃第二部》)之后,一直到九十年代的一些国漫,和之前的作品开始有了区分:它们的艺术性和风格逐渐变淡,电视逐渐成了动画片主流的推广和观看渠道,商业动画进入快速发展。我们现在还叫得上名字的一些当年的动画,《舒克与贝塔》、《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熊猫京京》、《魔方大厦》以及《海尔兄弟》,都是这个阶段最为成功的一些作品,也是八零九零后集体的童年记忆。


当然,有些Cult味道的《黑猫警长》、《葫芦娃》、《魔方大厦》也许还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尤其是《葫芦娃》。它是中国剪纸元件动画的巅峰之作,而且传播力度大到万人空巷的地步,时至今日还在被网友们拿来恶搞,到了全民级别的童年记忆的地步。尤其是今年,分分秒等着刷新版《葫芦娃》的观众(如我)被又一次毁了童年,比网友恶搞开涮老版更可怕的是新版的粗糙与低幼。相形之下,即便曾经的《葫芦娃》槽点多多,甚至有些黄暴桥段,依然不容如此狗尾续貂。这不是上美第一次这样做,去年新版《黑猫警长》让不少情怀粉(如我)买了首映的票却败兴而归,它尝试着让30年前的警长迅速融入网络化语言环境中,格局扯成《007》,故事扯得假大空。


曾经的金字招牌已荡然无存。创作成本高和人才流失、代工外包成了辉煌一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衰落的重要原因,转型期的特色流失与模仿外来动画没有形成广泛的观众认同,让其地位进一步变得岌岌可危。这些曾经优秀的国产动画,依赖的是一批优秀的动画大师的创作,隔代继承的断裂如同过山车一般急转直下,很多外部环境的衰亡是缓慢到来的,但人才的衰落态势,却是一蹴而就的。




新世纪以来,我们很少能得见优秀的国漫作品出现,即便有也如昙花一现,并没有产生持续井喷。青春树团队2000年的作品《小明与王猫》被誉为“国产神作”,观众却寥寥;而现已经鲜少有人重提的《我为歌狂》,模仿痕迹浓重,虽然在当时火爆,是我们大家的童年记忆之一,但在这之后是许久的沉寂。


去年一炮而红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确是一部可以被称作当代国漫分水岭的影片,主创颇有要复兴当代国漫的野心。如开头而言,1961年,《大闹天宫》上集在国内上映,这部被《大圣归来》致敬的,真正扎根饱浸于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中国民族装饰特色风格的动画,所带来的不仅是视听上双重的享受与震撼,其京剧般细致入微的一唱一打,堪称是艺术与娱乐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动画在当时的浓墨重彩的先锋之姿。




当我们反观如今的当代中国动画,不免要想到衰退二字,曾经的辉煌映衬出现在的尴尬与寒冷。当代中国的动画市场,可以说是错乱的,许多作品不仅严重缺乏艺术性,而且故事低幼,甚至会出现不少毁三观博眼球的投机行为。


虽然《大圣归来》并不是一部非常如人意的作品,但已算是当代国漫路的又一起点,它在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上也秉持传承了不少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混搭上大量鲜明大胆的CGI特效,在继承的基础上也能打破常规,保留民族风格,剧情上对传统《西游记》进行变奏演绎,更大化面向全年龄观众群,也进行了走向国际的尝试,已属十分不易。


与《大圣归来》形成对比的,是披着日本、欧美动画外衣的几部同样热火朝天的国产动画,比如几部《魁拔》,跨年档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和姿态非常奇怪的《龙之谷》、《精灵王座》,它们间的共同点不少。


虽然放眼于整个羸弱的当代中国动画市场,它们的质量可说是亮眼,但却终究没形成气候。动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所谓的制作精良、画面好看;追根究底,有没有一个打动人的故事和情感、故事的精神内涵是否到位,和其对涵盖观众的定位,这份心其实是比技术发展来得更重要;所以相比之下,《大圣归来》比另外几部高在此处。





《大鱼海棠》则是一个更加鲜明的,现在正在我们面前上演的例子。即便没有营销手段下吹的那么好听,“中国动画的未来”、“中国三十年没好动画了”“十二年之约”之类的;但至少,这就是“中国动画的当下”。把它当做是一个创作者有所追求、有所诉求的作品,是最起码的尊重。那么它的对比对象,不该再仅仅局限在当下的华语动画(诸如《喜羊羊》)。而在这层次上的大众动画存在的意义,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展示美术奇观。


《大鱼海棠》是一个关于轮回与自由、责任与情感的故事,但显然被一种错误的讲法所带偏了。虽然有着《逍遥游》、《山海经》典故和光怪陆离的神话志怪背景,但经典的运用,在这部大众动画里更多属于传统的符号拼贴,很多本土元素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一些关键元素也可以被轻易取代。人物关系简单到放空的琼瑶三角恋故事,绿茶、备胎、玛丽苏,来自网络时代的贴标签式的名词被网友轻易地贴在人物身上,却并非全无道理,人物设定的崩坏和故事节奏的失调,将创作中的不协调暴露。这个故事内部庞大的世界观的引入和设定,和其所呈现出的故事主线,也形成了冲突,或者说,用这个设定来讲这样的故事,有点被浪费了。观众显然在高期待下,想要看到更好的内容。


当这些精致创作排列着的画面,在变成了105分钟的长片后,却失去了感动人的力量。曾经那个令我们惊艳的短片,如同每年各大美院毕业展上厉害的、有想法的动画短片相似,似乎只能撑起短短的几分钟,却难以接受更大的挑战。有许多想法想表达,有精湛画技要展示的人,也许并不一定具备能统筹、规划、掌控、调度、整理出整整105分钟长片的能力。而几张画,几分钟的动画短片,和一部动画电影,需要协调的差距,也实在不是一点点。


当我们回溯这条看上去非常漫长的国漫之路的时候,我的惊讶则在于,其实传世的动画作品并没有那么多。去年专门去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展览,将中国动画半个世纪的历程一点点走下来的过程,却伴随着心痛:这些人尽皆知的作品,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有些距离,而越偏向当代,就越发现无甚好看。时光的流走之间,曾经艺术水准和娱乐水准皆上品的令无数观众动容的中国动画,虽然在记忆中有不少,却也停留在那个固定的数字上了。


而新时代的国漫之路也依然明朗不起来,如同最近备受网友嘲笑的《大鱼海棠》和新版《葫芦娃》,都是迷茫着的作品,在娱乐的网络媒体时代被消解成无数碎片,无法成为这一整代人的经典。


这时候,不免要说上几句鸡汤。路由人走,未来中国动画会走向何方,下一个四十年会是什么样子,都还是未知数,我们也都期待着它走出迷茫,走向辉煌的那天的到来。


评论
热度 ( 13 )

© 徐若风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