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推介好电影的影评站点
豆瓣/微博 @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老去是岁月献给每个人的礼花 杨德昌的《一一》

老去是岁月献给每个人的礼花

                                           《一一》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沉思了很久,让我疑惑的是“一一”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导演杨德昌说影片名叫“一一”是因为这部电影讲的单纯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他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这意味着电影透过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出生到死亡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描绘了生命的种种。《一一》的英译名称叫“A One And A Two”,我在片子里看到是意思是”一半和另一半,一半我们们每天都在经历,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另一半”。正如洋洋拍下那么多人的后脑勺,只是为了让他们看见他们看不见的另一面。我们的永远无法去真正揣摩出一个词的意义,也无法看见这部电影原来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人生还不完整,我们的世界观还很残缺,人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意味这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为了自己,无论你怎样看待你的生活,你都是为了自己而奋斗。而我们唯一能够从影片中得到的是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这部片子产生的共鸣。

  影片以一场婚礼开始,看似热闹的婚礼里其实波涛暗涌。新郎舅舅的旧情人到场引发新娘 强烈不满,爸爸与初恋的相遇,洋洋受女孩子的欺负,婆婆的身体衰弱。这预示着这个看起来和睦的家庭里其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另一面”开始悄然上演。

   尘世里的每个人都在挣扎,恣意的挥动着双臂却逃不开那些灰色的,阴暗的岁月和生活。生活究竟给人带来了什么?是妈妈对于生活不断重复的倦意,还是爸爸一直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不快乐,是姐姐青涩的,愚蠢的,残忍的恋情,还是舅舅的自私,逃避,不负责任,是婆婆对于生命的留恋却用无法挽留住时间的遗憾,还是洋洋小小的世界里所装着的一切。生活从来不像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那么美满,一个个隐藏这的黑色漩涡将我们每个卷入深渊,直至淹没。我们可以在《一一》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曾经,现在或者是未来。我们穿上戏服,化上妆,穿梭在人海里,穿梭在生活的无奈里,最后忘记了自己。人一旦开始老去,所拥有的一切就开始凋零,喧嚣和繁华已经远去,恐惧,忧虑,欲望满积,最后在一张黑白照片上绽放出礼花。

爸爸说:“我这样说好了,你不在的时候,我有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间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我们开始习惯了这个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生活,后悔已经没有了意义。而悲哀在于只有当我们确确实实重来一遍我们才会愿意去面对。爸爸真的是一个挺悲哀的人,没有和自己的初恋走下去,没有做上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生意。他在慢慢老去,为了生活他选择去遗忘,选择这样走下去。他在一个又一个的转折点里挣扎,想要逃避,但他还是败给现实,败给自己的怯懦。败给岁月,磨去了他的勇气。

 婆婆倒下之后,妈妈要对婆婆说话好尽在让她康复。但这样的方式最终让妈妈崩溃。她发现自己每天和婆婆说的都是相同的话,因为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她的生活是毫无波澜的白开水死气沉沉,她的生活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她在慢慢老去,年轻的激情和活力已经消失了,灰色的天幕笼罩了一切,原来被忽略的东西就这样残酷的出现,除了躲避,我们毫无招架之力。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都觉得一点把握也没有,都会觉得说好不容易睡著了, 干嘛又要把我弄醒?然后再去面对那些烦恼,一次又一次。

  最后以一场葬礼结束了所有,这是一个人的一生啊。一场喜宴开头,一场葬礼结束。中间的岁月我们献给了生活,献给了生命的每一个陷阱。

  生老病死的循环,生活的无奈,对自我认知的恐惧,这些负面情绪在《一一》里被放大,我们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一些被我们刻意或者无意遗漏的“另一面”。当这些东西赤裸裸地放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会选择正视他们或者是逃避都不显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都是我们的悲哀,真实存在的悲哀。也许我们还是会害怕,怕自己的生活也陷入循环,怕自己没有勇气再从头来一次,怕自己的爱情悲惨,怕自己一下子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我们开始恐惧,无论我们有没有去改变,我想这部片子能带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已经收到了。

《一一》所获得的奖项其实并不多,只有第53届戛纳电影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奖、第21届香港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但是台湾导演杨德昌逝世前留下的这部《一一》堪称“华语三巨头”之一,仿佛像一个无解之谜,每一个人都能看见自己的缩影。

人生是一段必须要经过的旅程。老去,是岁月为你走完最后的的旅程而绽放的礼花。无论你这么挣扎,或者放弃,岁月不止,礼花依旧。我们只能向前,尽管没有目的。




评论 ( 15 )
热度 ( 385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徐若风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