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推介好电影的影评站点
豆瓣/微博 @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少年时代》:一部共融、可爱、充实和终极伟大的影片

(全文较长,且风格就前面两段不正常。请大家不要轻易弃疗。这真的是世纪神作。不看真的损失。谢谢大家要看请上腾讯视频。这部独立电影本身在美国没有大规模上映。付费观看蓝光正版也就一罐啤酒钱。关注微信还可以免费看。这是腾讯今年做的唯一一件让我爽的事情。)

反正这片这样大家也没什么特别惊喜吧,本来的期待值就是21世纪神作然后还真是21世纪神作然后看上几遍之类的然后年终总结的时候哦这是年度第一。所以其实没拍成人类电影史神作个人还是没有太满意觉得没有大惊喜啊。就跟你知道一个人能打99分结果给了96分。所以就算《少年时代》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好的电影之一,但如果我是柏林评委(呵呵煞笔吗),我也可能还是会给《白日焰火》。

首先想说,妈妈真的只能是帕特丽夏·阿奎特啊,哪个平凡普通美国小男孩的妈会是朱莉·德尔佩这样的法国女人啊,而且那样的话朱莉·德尔佩是要和伊桑·霍克离婚的好吗你们什么心态。


媒体方面,豆瓣9.1分,烂番茄100%新鲜度,IMDb8.9分,Metascore满分,海外媒体代表团柏林场刊上3.7分(满分4分,《白日焰火》2.4分),22家大众传媒给满分。《纽约时报》《卫报》称赞其是“本世纪的非凡杰作之一”。

也没啥意外的,反正也就21世纪14年来最好的媒体评价罢了,媒体评价很多时候都挺扯淡的,而且中文影评其实蛮少的。

当然自己也才看了两遍,第二遍连第一遍看的。后天上午就要过期了在这之前准备是能看几遍就看几遍也不管作业了。所以现在在看第三遍。

本来是一点都不会也不想写评论的但是影片还是太强大了所以这篇纯粹纪念的感想就诞生了。


每个小段落都会突然地断掉,心都会咯噔一下,这正体现出了连贯性。

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所谓成长,谁也想不到原来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故事情境细密、情感真实感人,很多细节值得留心反复咀嚼。

谁能想到2014年能出这样一部世纪神作?

强烈推荐我们这个岁数的都去看看,完全就是对我们过去回不来的总结,一些得到也失去的东西的注解。我们总以为人生会比这个多,但其实不是我们控制moment,是moment控制我们,所以时间是永恒。


六个没想到:

1. 首先没想到腾讯视频真的出人意料。作为一个坑死爹不偿命网站广告很丑很长唯独好莱坞专区的选片眼光比较毒。这次更是突破眼球一般,连在国外还在上映的自己今年最期待的《少年时代》都直接正版蓝光。想当年《逃离德黑兰》也走的这条路。这是逼看惯盗版的我花钱看正版是吗?希望今年别的文艺佳作也能上,别因为《少年时代》引全球轰动才偶尔试水这一次,再接再厉。

2.没想到在这样一部时间是风格的电影里,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并没有过度刻意去追求时间感,而是顺其自然。【我本来以为它会像7岁、8岁这样有时间提示一样的套路拍下来,用一些伪纪录片的对话访谈什么的,偶尔可能还要说些大道理。】但没想到它模糊了年份,一点一点拍生活细节,每一秒钟都让你觉得置身其中,完全无法自拔。

3.还是没想到这样的拍摄手法和这样的剧本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狗血,反而代入感很强。《少年时代》使用了35毫米胶片拍摄而成,片中没有任何特效镜头。由于拍摄手法的独特,开创了先例。林克莱特花了12年用镜头跟随着同一拨演员,记录了男主演的成长过程,及扮演其家人各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和男主是同时代的,他比我大两岁,所以基本上他经历的很多事情,他有的体验我也有感触。


导演以纯粹旁观者的角度,几乎一年一次的危机,每次家庭危机又都对孩子影响很大,这些扮演者并不都是专业演员,偶尔可能有点演技捉急,但几乎清一色都采用的是生活流的表演方法,所以也比较入戏。而从他们的嘴里,也不可能蹦出一些道理,说的都是生活的经验,自己的事情,一些体验。这些琐碎异常的情节和台词反而不断组合拼贴,导致最后妈妈那句我以为人生会更多,爆发出了《一一》里那句我觉得自己慢慢变老了一样的效果。

4.没想到的还有这种琐碎的拍法,原来还以为会编一些大事来拍,没想到看到的都是很生活的几乎还原的戏码。同时这些貌似不相干的情节,每一丝都凑成线,最后一点点织成网,影响主人公们的成长。而最要命的就在于导演可以精准到生活中哪件事应该出现哪件事不该,用流畅的语言展现他18岁前的生活细节,使得每个角落都闪烁着光芒,每个缝隙都穿插着世界上许许多多和他相近的灵魂的记忆。

5.没想到对情感的把握如此娴熟到位。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许多梅森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可以看到时代和年龄带来的印记。

比如父母离异,躺在沙发上看《七龙珠》,和小伙伴们打电玩,单亲家庭的拧巴生活,母亲颠沛的情感生活,不断地搬家并不断陷入寂寞,被同学视作怪胎,穿着COS服装和大家一起去看哈利波特电影首映,遭受欺负,和父亲说起自己的女朋友和自己在电话中难以沟通,有了自己的爱好,小布什走了奥巴马上台,姐姐离开,高中生活勤工俭学,妈妈再度一个人,爱上一个女孩,自己的第一次,失恋,考上大学,离开,妈妈把家里他的东西都移走了,新的人生之路即将开始。

之前许许多多打着怀旧旗号的电影,用蹩脚的方式还原当时的情境,即使做好了,也无非是将回忆产品化。但《少年时代》记录完全私人的故事,完全私人的情感体验,完全真实的场景,都是当时时下发生的事情,都是不断改变梅森的事件,它们很小,但每一个都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所以每件事情又都不一样。

6.没想到许多事情都只讲开头。2个半小时里,很多人进入梅森的生活,不久又离开了。我感觉是,那些段落突然断掉的时候,那些事情还未展开就开始下一件,或直接下一年,不给下文,所以给了很强的后劲。就仿佛一个人只给你说故事前半段那些你也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却不说故事里的人的选择,而是让你选择。


媒体逆天好评可以理解。时间是导演一贯拿手的风格,爱在系列三部曲几乎已经是独立电影登峰造极之作。《少年时代》则突破了爱在系列谈情说爱从而由此及彼说生活和人生之路的拍法,不仅仅是小男孩的成长史,也是其中所有人物的成长史,所有人物的生活。个人认为从整体看《少年时代》高于爱在系列,也高于去年生活流的《阿黛尔生活》。别说是独立电影了,就算说它是美国电影最高成就之一我觉得也说得通。

个人觉得比30年前的同样讲述时间的片《美国往事》还要强,《美国往事》的结局走向了双重性(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后来发生的一切全部是虚幻的想象,以慰藉自己,这是大众点的解释。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人生路时间流逝快乐不再)无论哪种理解都是悲观且无奈的,特封闭,让人极其悲痛且不来劲。


而《少年时代》的结尾走向了一种开放式的意境,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在不经意间所有大人都老了,所有孩子都长大了,所有人都迷茫,所有故事都还在继续。没有壮阔的生死,只是一个接一个的涟漪,在同样掏心掏肺锤人胸口的同时不那么可怕不那么苦大仇深。里面对生活对生命对时间对情感的顿悟也来得很自然。

所以如果把《少年时代 》当做一部比《美国往事》还要好的电影,那么它也极有可能是近50年来最令人震撼的电影之一,完全可以和《断背山》《一一》《地下》《天堂电影院》《霸王别姬》等同列。



然后贴一点媒体评论显得感想比较高大上也显示出我不是NC粉的本质(《名利场》写得最好):

《纽约时报》:创意颠覆,但又聚焦于日常细节,《少年时代》游离于经典电影和当代艺术电影之间,又不落入任何传统窠臼。它是当代电影现实主义的典范,它给人带来的愉悦显而易见又神秘。有很多理由爱上这部电影,从故事到漂亮的角色,他们是为我们而生,为我们而死。它制作朴素,普通的房间,安静的时刻,平常的生活。这一切都淡化了林克莱特的野心和他成就的伟大。

《时代周刊》: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是平凡生活的动人史诗。我们都会记得什么是或者曾经是对我们最重要的,并且在了解到他人也有这种想法时感到惊讶。其实,我们忽略的往往是我们所爱的。这就是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体验它,很少有像《少年时代》这样的影片来记录平淡中的汹涌。拥抱每一个瞬间,林克莱特告诉我们,因为它不会重现——除非他把它们记录下来,雕琢并呈现在一部不可磨灭的电影中。

《滚石》: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影。林克莱特从未有过放催泪弹或者戏剧化过度的失手行为。他了解梅森的心,也了解如何抓住我们的心。《少年时代》在影院里创造了一幅成长风景画。它让我们体会电影带来的欣欢、神秘和力量。它让我们哭了又笑了。这是一部谦虚的大师之作

《综艺》:具有手工制造、有机品质的《少年时代》,让人联想起那些欧洲电影大师的作品,而他们正是林克莱特非常崇拜的电影人:法斯宾德,伯格曼,布列松。《少年时代》的构思不是要塑造,而是要发现梅森这个角色的命运。

《名利场》:梅森的童年也许和你或者任何你认识的人并不一样。但是童年里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睡觉、梦想、许愿和呼吸。《少年时代》提醒我们一些普遍的人性。它是一部共融、可爱、充实和终极伟大的影片。


评论 ( 5 )
热度 ( 99 )

© 徐若风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