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推介好电影的影评站点
豆瓣/微博 @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水形物语》的沉默之力

《水形物语》可与《潘神的迷宫》一起并列为陀螺最好的电影,它拥有精巧的情节、巨大的解读空间、抓人眼球的服道化、优美的摄影配乐和丰沛的情感力量。对经典作品中程式的“戏仿”,仿出了《水》中所呈现的复古的思维包装,而私密的情感则真正使其变得温柔唯美。

从影片形式上,《水》在通过对三十至五十年代的歌舞片、五十年代的奇幻恐怖片、六十年代的史诗片和冷战谍战片等多个类型中的既有惯定程式进行类型戏仿(包括戏内人物以动作进行二度戏仿),从而获得了一种怪异却自洽的趣味。

这种迷影趣味和冷战的时代背景、重塑神话的故事内核靠爱情童话的润滑剂进行层次间微妙的堆叠,令情节中原有逻辑硬伤的结疤都显得有趣且可以在陀螺的逻辑中得以自洽。没人知晓这部电影中如此私密的,关于伤痛、恐惧与治愈的情感书写来自于他怎样的经历,这是使得《水》诸多表达成立的核心。



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部因冲突二元对立化而显得看似情节框架简单的作品,国内影迷也反复在说这个故事是多么单薄、无聊。

其实在我个人的电影观念中,框架简单或复杂都不意味着什么,这只能提供最表面化的故事直观体验(即“单薄而非厚重”),况且通过丰满简单框架中的叶脉、“从一片叶中见树林”的创作方式正是近几年奥斯卡的一个风向标,《月光男孩》与《水形物语》的成功都说明了这一点,非要冠上形容词,我宁愿写“轻巧”。

陀螺在这部作品中设置了如《潘神的迷宫》般的大量符号细节来强调其现实意义的深广莫测,使得《水》在主题处理上似水一样千变万化。



当用看待童话故事中正派的思维去揣度人物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这不仅是一个关于不被关注的底层边缘人民“沉默抗争”的故事(孤独的哑女、被开除与排斥的同性恋者、只有无趣家庭生活的唠叨的黑人大妈都以各自的方式维系自我);亦或是亚马逊流域神话中一个分支的“民间讨论版”(重塑一个更接近“上帝形象”的上帝本身)。

它还在传统的人物关系和影片主题中隐藏了“身份与宿命”(艾丽莎骨子里的人鱼基因,奇异的出身、预知下雨与最终长出鱼腮的互文)、“身体与沟通”(手与嘴、联结与呼吸以感官→感知的方式参与叙事)等更为复杂的设计。



更为隐藏且更值得关注的一个部分是,如何以看待童话故事中反派的思维去对影片进行解读。迈克尔·珊农饰演的反派虽然有着标准的童话式的反派人物所拥有的一切(出场方式、表演方式以及最终的结局),但通过解读“水鸭色”一词等诸多细节可得知,他的罪恶却是源自于本能化的无知与恐惧。这个反派的人物形象喻指通过更多的支线人物与事件,连成了一大片广阔的社会体系与体制。



这部电影真正所批判的东西,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有声/无声的孤立—边缘联手反抗”,或者说,它本身并没有那么急切着去批判,这是自然而然带出的。

它所要讲的是,上述这一过程发生的必然,必然的背后,在孤独中带着浓厚的渴望来战胜社会中无名的恐惧,哪怕是用沉默的方式。而这份似乎毫无逻辑却又必然在同类中瞬间产生的爱情,会让一切都溶在水的包围之中,无处遁形、无以发声。


公众号/风影电影纪



评论 ( 5 )
热度 ( 23 )

© 徐若风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