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推介好电影的影评站点
豆瓣/微博 @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16位影迷谈《至爱梵高》

本期是院线片短评拼盘栏目的第10期。我们请了16位影迷来讨论12月8日上映的《至爱梵高》。


《至爱梵高》无疑是今年全区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动画电影之一。获得了包括今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金球奖、安妮奖最佳动画片提名在内的诸多奖项。


这部由一百多位画家共同创作,具有一定开创性质的《至爱梵高》,究竟最终效果如何呢?


*    风影院线团评分标准 

            8-10 杰作    7-8 佳作     6-7 一般    

          4-6 较差     4以下 极烂


综合评分:6.99分 一般


8.5

7.5/10 分 佳作


替父送信,寻找梵高,众说纷纭。正片一般,一个侦探片的简单外壳,失败的“罗生门”,低配版“月亮与六便士”。片尾感动,四十四年,未嫁而终。不过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剧作本身一般无可厚非,不能强求;重点还是形式与情怀,六万油画不易。但是又觉得油画动起来的观赏性并不舒服,不如《老人与海》惊艳。

欢乐分裂

7.8/10 分 佳作


以油墨的流光溢彩表现对光线的捕捉,视觉呈现美轮美奂;在他人的言语罗生门中展现梵高生平及临终疑点,结合经典名作,剧本虽不无单薄,但整体编排还算合格,带有悬疑色彩的追寻,其实并不能增进世人对天才的解读(孤独是恒星的命运),情感落脚点反而在于卢兰;“在她卧室挂了四十四年”泪目。

弗里茨维尔

7.0/10 分 佳作


非常奇妙的观影体验,有一种流动的卡顿感。评不出优劣,只是觉得很新奇。故事和之前看过莫里斯•皮亚拉拍的《梵高》(1991),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关系。一个是借助他人的叙述来还原梵高,一个是直接描述梵高死前的故事。两部影片让梵高那孤独而深邃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电影里隐藏着梵高的作品,如果提前点准备,去仔细看出现了哪些作品,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


徐若风

7.0/10 分 佳作


在对梵高自杀之谜的梳理上是相当笨拙而浅薄、缺乏深远文学性的,以萌傻的“强行罗生门”、“强行玫瑰花蕾”而延展了很多无意义情节,导致剧作情感上的空洞与断裂。


出人意料的是视觉效果。因为本来觉得顶多是消费梵高的水准低劣学生水平油画大集锦,(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却拥有了一种迷人的“倒退”——仿佛让人回到了电影这项艺术初时的风貌,感官上可反向对比的对象是去年李安的《比利林恩》,《至爱梵高》靠油画笔触的变换与延伸和低帧数的运动,共同为人眼创造出了一种变化着的凝滞感,这是很少有过的观影感受。


另外,哪怕是水准低劣的学生水平油画集锦,背后的创作历程亦非常的不容易,不必苛责,如此浩大的工程,能够做出来便是奇迹。

路易

6.5/10 分 一般


1万余幅油画的庞大规模和众多梵高原画的再现,共同打造了一个半小时的视觉盛宴,假若只想充分感受一种崭新的、奇妙的电影形式,则电影尚可满足好奇,但千万别给予“电影佳作”的过高期望。


这是一部致敬梵高的电影,然而跟随着邮差之子的脚步,你却根本看不到梵高。你能看到寥寥几人口中的梵高,看到梵高走过的足迹,看到梵高死前的倒影,但是,梵高作为一个无人可及的艺术家,作为一个凝聚着孤独、疯狂、偏执的天才,却彻底消失在一幅幅迷人的油画背后。梵高其人,梵高其画,梵高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都成为了一片虚空。那么,这部《至爱梵高》到底是爱的是什么呢?无论是对于电影中的人们,还是对于影迷与梵高迷,它都没有给出答案。


电影着重于梵高之死真相的还原和现实的重建,但这并不能成为叙事苍白的合理理由。当我们看着邮差之子,我们既困惑于他是何时何地何种原因被梵高的人格魅力打动因而如此执着如此坚定,亦无法从中获取共鸣。


当一部电影并不具备动人的内涵和叙事核心,那华丽的画面与引人眼球的IP都不仅流于空谈,甚至还成了减分项。唯一感动之处来源于电影末尾的真人对比和那首《Vincent》,或许主创方该再好好想想,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梵高。



多蓝波波夫

7.5/10 分 佳作


形式意义大于电影本身。我永远会为孤独、敏感、撕裂、善良的灵魂热泪盈眶。

启川

8.5/10 分 杰作


让梵高油画动起来至关重要: 不仅有奇特而罕见的光影流动效果,更是一种梵高的视角,一个永恒的梵高的世界,一种自我同情:梵高死了,但世界已经成为梵高画中的样子。可惜的是这个仿佛自有灵魂的油画世界并没有和送信人的探索发生交叉。

前半部分有种在玩<艾迪•芬奇的回忆>的错觉,这种重复“找到npc-开启黑白回忆-响起忧郁配乐”的做法是否太过机械?由于段落间风格过于相似,它根本没有<公民凯恩>那样的勃勃生机。

以探寻死因为线索,通篇Dramatic的美式对白,的确更能抓人,但也将观众带离了对梵高精神领域的探索,最终憾以鸡汤收场。

迦南

5.0/10 分 较差


只能说是致敬梵高。梵高的形象被众人的言语中拼凑起来,是残缺的、也是真假难辨的。梵高最重要的两个人形象的隐去(文森特与提奥)令文森特梵高的形象变得非常模糊。主角本人的缺失,作为电影之中的第三方,接近于一个谜;这也就不存在能够接近任何梵高精神实质的东西,只能是道听途说的梵高传奇的演绎。

最有趣的是电影的形式,极美。



芋丸君

4.0/10 分 较差


诗与画,最难的是内容与形式之和谐。借他的笔触讲他的故事,情节简单,但聊胜于无,画作本身即是致敬。笔触最舒服的部分是片头和转换,可惜电影还是反面证明了平面艺术本身的浓缩意义。

西楼尘

6.0/10 分 一般


咖啡座飘来晚风,麦田里惊起群鸦。一个寂寞的灵魂用笔触和油彩,描画孤独的景象。多想与他一起荡舟湖上,听他对爱情的渴望;多想替他挡下顽童掷来的石子,维护他应有的尊严;多想在大雨里为他撑一把伞,在卧室里为他点一盏灯。想做红头发的疯孩闯进他的画,或者一只乌鸦陪他说说话,然后飞入迷幻星夜。

寒枝雀静

8.4/10 分 杰作


虽然“谜”是一个很巧的概念,但是剧本还是太拙。油画的运用十分惊艳,笔触变幻触及电影与绘画的边界的同时也探索了别样的运动感。影像的运动更多地转向全视野内的流动(真人电影也并非做不到),仿佛与尘泥共舞。私以为这一层优势可以更突出一点。结尾泪目,感谢这样的艺术家和电影创作者。

凹凸

8.5/10 分 杰作


为了推进剧情,把男主写得又八卦又无礼。但不认为是空有形式感的作品,剧作本身和表现形式一样迷人。


渡口无边

7.0/10 分 佳作


没有把影像转为动画的形式性做到极致,应有更多的掉帧和简化。中远景的缺失和剧作的薄弱都看起来有些不协调,尽管从画面来讲算是盛宴了。

荰苌葓

6.5/10 分 一般


很讨巧地利用油画的优势来解读梵高之死,但也只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产物,不得不说黑白部分的画工真是炸裂,至于彩色部分,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油画的油腻感了。

冰山的阴影

8.5/10 分 杰作


潸然泪下。想起贝多芬的遗言「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得见了」。艺术是艺术家触及另一个美妙世界的钥匙,而死亡引领他们迈向那个彼岸。电影的似动原理赋予了梵高富于动感的静态画作真正的运动,尽管还是有些多此一举。但全片依然可以视为《公民凯恩》的变体:那封无法投递的信,即是属于梵高的玫瑰花蕾。

無无念

7.0/10 分 佳作


初看观感失望。但实际上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体会的作品,二刷前又去查阅了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因而也更能代入。不过还是觉得整体对于人物的挖掘浅显了些。

公众号/风影电影纪


评论
热度 ( 38 )

© 徐若风 | Powered by LOFTER